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系統與邏輯(16):系統的【二重性】

系統與邏輯(16):系統的【二重性】

我鼓勵大家在思考的時候,先從長期、中期、短期三個角度做分類,然後每一個角度再分為『正面思考』跟『逆向思考』。(這樣一來至少就有六種思考路線。)
之所以要分正反兩面思考,有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所有的系統(或現象,或模型)都具有『二重性』。
所謂二重性,就是指『一體兩面』。
例如:陰陽,男女,善惡……等等。
光,具備最有名的二重性,就是「波動」跟「粒子」;也就是俗稱的「波粒二重性」。
以股市為例,同樣一個系統,從某個角度看過去,它是平面系統,只有寬度與廣度;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它是垂直系統,突然就有了高度。(形容一個人的操作路線廣泛,就是平面系統;形容一個人的功力高深,就是垂直系統。)
為什麼要講這個呢?因為二重性,也就是同一件物體或是同一件事情,它通常都同時具備兩種截然不同的性質或意義!
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思想。如果不知道系統的二重性,人類往往就只能瞎子摸象,聽到片面之詞,或看到破碎的表象而已。
股市中,原則上,任何一種現象都可以有兩種解讀,也就是至少有兩種方法。通常我用的這兩種方法就是「機械法」(比較講究死板的規則跟紀律)跟「預測法」(自由心證的程度較高)。
意思就是說,這裡有個二重性:「紀律」(服從)與「自由」(靈活應變)。而這兩個通常都衝突得很厲害。
股市中,例如「三尊頭」,我們可以針對三尊頭這種現象使用機械法,也可以使用預測法。
如果使用機械法,可以設定為「一看到三尊頭」就去放空。
如果使用預測法,可以在看到「三尊頭」之後再「斟酌其他的情況」,再考慮要怎麼做,所以不一定就是放空。
於是在這兩種方法下,三尊頭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換言之:答案不只一個。
讀者需要接受的是:同一種狀況,會因為觀察者所處系統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解讀;而這些不同的解讀(通常是兩種以上),就一個更大的系統來講,它的目的卻是相同的。
佛法中有所謂的:「煩惱即菩提」,也是這種二重性解讀的道理。

2014.5.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