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王力群談思考系統的大結構

王力群談思考系統的大結構

我們現在談的是人文教育,尤其是台灣的人文教育。

  我個人是從三十多歲以後,才比較開始深入了解金融市場。基本上,金融市場是人心的變化,而且它所牽涉的範圍之廣,人數之多,而且能夠在同一時間集合活動,成為一種龐大的共業,這是一種人類市場極為罕見的文明活動。但是這個市場所涵蓋的知識,儘管廣大,但是總體來說,把它歸為人文教育比較恰當。也就是說:我們一般人想要跨足這個知識領域,最好是把它當作是涉足一種人文活動,而不是一種科技活動。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人文知識比較多。

  一般來講,我們現在所受的國民教育,是由兩種制度混合而成,第一種是中國傳統的科舉考試制度,注重的是死背;另外一種是西方從十六世紀以後發展出來的一種詳細分工的工匠養成制度,例如鐵匠、木匠、機械師、電工……這一些工匠除了講究手藝的精巧,以及對於工具的嫻熟使用之外,隨著現代科學的興起,他們的數學計算能力也愈來愈重要,分工也愈來愈細。工業革命完成之後,各國社會需要的工匠愈來愈多,於是在有意無意之間,就把我們的國民教育逐漸往工匠教育的道路上引導過去。

  以上兩種教育制度,科舉考試最大的缺點是:把知識弄成僵化的死東西,對於我們的思想毒害最大;工匠教育則是把原本完整的知識領域,做過分的切割,造成一種眾多知識領域各位獨立不相關的錯覺,每個人只要窩在他所擅長的那一小塊領域中做工掙錢就可以謀生了,然後再把一個人的謀生活動看成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終生奮鬥目標,於是錯誤的觀念又加重了好幾層。

  現在的國民教育是一種很糟糕的短期教育。本來知識這個東西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但是因為人民必須趁早去賺錢謀生,所以教育不能拉得太長,如此一來,不論是小學、初中、大學,最多一期只有六年,意思是說:在這三年、四年或六年之中,你就要把一門知識學完。而這個『學完』的意思是:學生把老師教的東西用考試寫考卷的方式還給老師,及格就可以了。這在冥冥之中會有一個天大的致命壞處,那就是:學生誤以為他們在學校裡學到的東西就是那一門知識的最重要的部分,有的人甚至以為是全部!──我有許多高中同學在念完國文以及論語之後,就認為中國文學以及中華文化就是課本上所描述的那樣子,於是他們腦海中的那一個上課的總合印象,竟然就成了中國人文文化的全部,然後他們再用簡單的幾句話予以取捨,或乾脆摒棄(恕我直言,以摒棄的居多),這就好像我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那個故事是說許多美國人離開學校之後,就不再讀莎士比亞了,因為在學校裡老師都把莎士比亞教壞了,害他們失去了興趣。我們的人文教育也是在學校裡被老師教壞了。

  ◎

  大概來講,台灣的人文教育分為兩大階段來傷害學生的思想。

  第一階段,學校完全不告訴學生該怎麼樣去讀書,學校不教如何去研究學問的方法、不教學生如何去發問、不教學生如何主動去尋找問題、不教學生如何去尋找正確的知識管道,不教學生如何自己動作去學習一門新的學問……換言之:台灣的學校,都把學生當大學問家,天生就懂得讀書的方法,好像做學問只是為了考試升學,而不是為了要建立正確的思考能力與系統。

  第二階段,台灣的人文教育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是把人文知識的結構系統完全拆散,或是完全漠視、或是完全不承認人文知識需要任何的系統架構。我相信,現在絕大部分的人文學者都會承認人文知識本身是符合科學的,所以必然含有適當的結構與系統;但是我們的最主要的人文教科書,也就是我們的國文課本卻完全沒有表現出那種架構,相反的,我們的國文課本從小學到大學都在幹一件事情,就是僅量把知識的結構予以破壞,盡可能的把所有的人文知識降格為一種『隱藏在文章裡面的感覺』──翻開國文課本,我們看到的內容是一篇接一篇的文章,而每一篇文章之間互不搭嘎,甚至幾乎毫無關連。這就好像第一篇在講紅?、第二篇在講水泥、第三篇在講玻璃窗、第四篇講陶瓷馬桶……幾十本的國文課本就好像是建築材料說明書,通通念完了以後,還是沒有看到如何去施工?施工需要那些補助工具,那些客觀環境的配合?……更重要的是:我們找不到一張施工建築藍圖!

  理工科的同學就知道,我們的科學教育是以數學教育為基礎的,然後衍生到物理跟化學。例如微積分,幾乎是一切工程學的基礎;由幾何學,方程式,微積分,逐漸往上發展,開花結果,成為一個非常嚴密的科學教育體系。但是我們的人文教育,不論是歷史還是文學,甚至大部分同學沒有學過的哲學、心理學,都缺乏這樣的體系。總而言之,絕大部分的同學都不知道人文知識有何結構可言,更有何系統可言──既然大家都不知道,我們是要怪大家沒有自己去學呢?還是怪學校沒有主動為學生設想,主動教給學生呢?

  ◎

  關於人文知識的整體結構系統,我在本篇中先只講一個大概。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明整個宇宙人生的大格局是什麼,它是怎麼來的?要往那裡去?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什麼?人生有什麼意義?我們要怎麼樣讓人生有意義?……這一些大問題,就是整個人文系統主要的地基與樑柱。有了大格局的架構之後,其它領域的知識才能夠各得其所,在適當的位置得到正確的發展。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人文知識最重要的一些基本理論:

  第一是『本體論』。本體就是道德經一開頭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的那個道,也就是大道。此道無形無相、無聲無息、無影無蹤、無色無味,主要是從心中求。

  第二是『唯心論』,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百分之百地從心靈去觀察這個宇宙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在實際上當然不可能會百分之百,所以這只是一種理論。

  附帶說明一下:佛教的『唯識學』,也是從唯心論發展而來的。

  第三是『唯物論』,也就是完全透過物質的觀點去觀察我們這個世界。機械的運作,就有濃厚的唯物性質了。

  第四是『多元論』,我們常講社會要多元化發展,就是這個多元。多元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五是『一元論』,現在中國大陸常講的,中央權力集中、國家大一統、就是標準的一元論思想。一元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六是『二元論』,例如我們常講的陰陽、善惡、是非、強弱藍綠、有無、虛實、真假、你我、世俗非世俗、入世出世……都是二元論的引申。二元論有它的優點,也有它的缺點,把它搞清楚是很重要的。

  第七是『時空論』,時間跟空間是構成我們這個世界的兩大要素,也是兩個最重要的參數。依照我的了解,時空論會引發許多新的知識領域,這也是一般人最陌生的地帶,尤其是時間──例如我們熟知的歷史學,主要就是從時間發展而來的一門古老知識。

  第七是『因果論』,我們熟知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就是因果論的主要定律的一部分。有因,則必有果;有果,則必有因。一因可能產生多果,多果也可以匯聚成一因。現代科學就是一種標準的因果論,也是目前檯面上最捍衛因果論的最大勢力團體。 

  第八是『業論』。對一般人而言,業報這種東西是很難了解的,目前大多數的世俗知識,都是朝向否定業報發展的。業這個東西當然跟因果有很大的關係,也跟現代科學有極密切的連繫,但是一般科學家難以察覺。

  第九是『認識論』,認識論就是我們常講的,關於人類認知的問題。人類許多思想上的邏輯錯誤,以及心態上的偏差發展,都是因為認知有問題。像是『變態心理學』就是從唯心論與認識論兩個領域發展而來的。

  了解因果論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因果與時空的結合,因為加入了時間軸,所以因果變得難以察覺──這也是我之前主要的研究項目之一。

  以上所講的是理論。接下來,我們要了解:因為人類生長在地球上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所以對正確的思考系統會產生許多抗拒。為了消除我們腦海中錯誤的觀念,所以人類必須要學習進一步的『治療觀念』的方法。我大概說個大綱如下:

  第一是『破二分法』,也就是破除二元對立。這其中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藉由破二分法來破除人類的煩惱。

  第二是『心物一元』。我認為心物一元其實應該是一種正確的藥方,用來治療我們偏差的對立觀念。因為它是正確的觀念,所以我不稱它為心物一元論。把那個論字給拿掉,我認為是比較恰當的。

  以上只是大綱,在我以往的課程與著作中,其實已經提到過很多了,但是沒有發表的更多。因為最近要寫的書太多,所以我先把大綱寫下來,以後再慢慢添上去。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2.30 下午13:00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