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王力群談培養思考力的要素之一:見聞

王力群談培養思考力的要素之一:見聞

  思考要有材料,材料就是我們腦袋裡裝的東西。東西不夠多,就產生不了思想;頂多跟小嬰兒一樣,笑得很可愛,也會比手畫腳,但是不會開口講話,因為他沒有思想。

  大多數的現代人,生長於資訊爆發的時代,閱讀的範圍反而變狹窄了,因為社會變得太多元化,青少年在成長期有太多的誘惑使他們分心。例如滑手機、交朋友、吃喝玩樂、打工賺錢……坦白講,處於求學期的青少年最主要還是先把書讀好,其次是健全身心,把身體練好,我不主張小孩子花太多的時間去打工,因為你將來有的是時間去打工。

  人文思考的薄弱跟見聞不廣博當然有很直接的關係。現代人的煩惱是:書讀得不多,或是書讀得還算多,但是思考方式是錯誤的。生活在台灣,最大的悲哀就是;台灣的教育部嘗試用一套錯誤的方式來教育我們,使聰明的學生很快脫穎而出,使愚笨的學生很快被打入放牛班。然後,獲得最多資源的優秀學生的思想也被塑造成狹隘的了,他們在思考的時候錯得不知不覺,限制了他們將來在實業界以及學術界的成就。至於被放棄的學生,那就更不用提了,擺在他們眼前的人生是充滿灰色與絕望的。

  其實不只我一個人發現,台灣人的閱讀有問題,像是很有名的李教授就專門寫了一本書提倡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但是那本書裡面建議的書單,清一色是文學小說,這是很奇怪的──後來我想了一下,念理工科的李教授大概認為理工科的學生都缺乏文學素養吧──其實,缺乏的不只是文學,還有其它很多東西。在科學的領域之外,不是只有文學而已。如果連一個大學教授,選書的範圍都可以縮小到只剩文學,那會使人感到寒慄。

  還有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他也是提倡多讀書,也編了很多書。但是很奇怪的,那些書幾乎都是中國書,而且偏儒家──更奇怪的是,那位大師對於傳統的中國文化有很深刻的批判,但是他選出來的書,還是脫離不了中國文化的範圍。由此可知,選書是一件多麼困難的工作。

  我先講一下我個人的閱讀經驗。在幼稚園到小學中年級這個階段,也就是我六歲到十一歲時候,我主要是閱讀家裡的報紙,主要是報紙上面的連載武俠小說,以及一些些的歷史小說,印象最深刻的作家是南宮搏先生;小學五年級的時候,背了很多唐詩跟宋詞,培養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學一點點的美感;小六的時候,看了金庸的《倚天屠龍記》,還有許多林語堂先生的著作。

  到了初中以及高中時代,我閱讀的書籍大量減少,因為主要都在忙著應付考試。我大概是在初二的時候,把金庸的武俠小說全部看完,在這之前也看了許多古龍的小說。升上高中以後,幾乎沒有看什麼課外書籍了。

  大學時代我的閱讀範圍比較廣一點,大一看了鈴木大拙的禪學書籍,然後我接觸了搖滾樂、古典樂,也聽爵士樂。那時候有位姓蔡的同學勸我們要去看一些經濟方面的書,但那個時候我對經濟沒有什麼興趣。當兵以後,因為想要轉行,想要考台大的藝術史研究所,所以又看了一些中國藝術方面的書;退伍工作之後,還是想轉行,想去考政治大學哲研所,於是也看了一些哲學的書,但是那時候看得不是很懂,因為作者幾乎都沒有舉什麼例子。

  工作的時候,我一方面學習電腦繪圖,一方面也陸陸續續看了一些工程的書,這些都是當年我在學校裡沒有興趣的,說來慚愧,自己是念理工科的,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我卻沒有看過一本理工科的書籍,一直等到我去金門當兵的第一年,我才買了一本科普書,書名叫做《混沌》。

  辭職之後,在家看的書大部分是歷史書的。那時候我閱讀的主流仍然是文學,包括小說、散文,以及新詩。一九九六年以後我才陸續接觸宗教方面的書籍,包括佛教、道教,基督教。正式進入股市之後,閱讀的範圍就更廣了,剛開始經濟學,後來是擴大閱讀到政治學、心理學、哲學。

  大多數的人的思想方式之所以錯誤,主要是得力於兩個管道。第一個管道當然是傳統的填鴨式教育,第二個管道是,中國的書裡面很多本來就是有毒的。以下我大概講一下,讀者要多注意。

  《史記》:司馬遷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很多地方,對於史料的裁剪是採用個人的主觀,而不是讓讀者去面對當時可能存在的更多的面向。例如在夏商周三代,司馬遷所引用的史料,有些地方很奇怪,講難聽一點是很幼稚,他主要的目的,可能是在維護一個中國的良好形象。換言之:為了維護形象,可能就失了真。

  (以下這段省略,見文後的註解)

  連史記這樣優秀的書都會產生這樣的狀況,其它中國古代的書所隱含的毒素更是非常的多,讀者在閱讀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以下是我推薦的一些書籍。

  如果要談到基本的入門的書的話,我會推薦金庸的小說。

  其次,我推薦大家去讀《中國哲學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政治史》、《中國文學史》、《中國經濟史》、《中國佛教史》、《中國道教史》、《中國科技史》;《西洋哲學史》、《西洋思想史》、《西洋政治史》、《西洋文學史》、《西洋經濟史》、《西洋科技史》、《西洋科學史》。我覺得學術必須要跟歷史結合,有個開始、有個過程,然後延伸到現代,才能夠追本溯源,看個清楚。很多知識,要在歷史的長江大河中,才顯得更有意義,所以我建議大家直接去讀那個知識領域的歷史,以最快的速度取得大格局的寬闊視野。

  講了這麼一些,我要提醒各位讀者的是:現代人要培養人文思考的能力,為了要見聞廣博,必須要鼓勵自己自動自發的去學習。在台灣的國民之中,學校並沒有培養學生自動自發去念書的能力,相反的,學校與考試這種制度,不斷地在加重同學被動等待老師出題目的消極習性。長久下來,等學生出了校門以後,他們就賴得學習新東西了,甚至認為別的領域的知識對他們而言是沒有用的──換言之,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或者可能性,在學校裡就被抹煞掉了。

  進入電腦的資訊時代之後,查閱的工作變得迅速無比,我建議:基本的增廣見聞的書籍,可以從閱讀紙本開始,等到有了一個基礎之後,自然而然會有許多查閱的工作,此時網際網路的谷歌大神就可以大顯神通了。讀者千萬不要以為,既然所有的知識在網路上都有,那我們要用的時候就去網路上搜尋就可以了──第一、不是所有的知識網路上都有;第二、從某個角度來講,閱讀一本具有公信力的著作,連續閱讀下去,吸收知識的速度要比網路要快;第三、網路上陳列的知識,錯誤的也不少,有的甚至錯得比幾本書更離譜。

  除了閱讀之外,平常也要稍微注意一下時事,看一些有深度的新聞報導,也是必需的。我小時候是看中國時報的社論,現在則是看聯合報或是經濟日報的社論,至於自由時報的社論,我則是把它當成歷史材料在收集。

  以上所講的,就是我認為培養人文思考的第一步:見聞廣博。明天我們再來談第二步,就是我們要用稍微感性一點的態度,去面對人文世界。

  註:以下這一段,非正式言論,以後出版的時候不會出版,讀者就當參考吧。
  1、高陽的書含有劇毒。他在某些方面的文筆非常的好,但在另外一方面卻含有嚴重的毒素,例如:盲目的忠君愛國思想,以及過分天真地把社會現實給簡化。
  2、張XX的小說含有劇毒。他這一派的特色是下筆不能自休,如瞎馬亂奔,著重文字表面,而不著重內涵,他的徒弟馬各XX也是如此,這兩個人所代表的台灣現代文學,具有嚴重的墮落性。
  3、曹雪芹的紅樓夢含有劇毒,要特別小心!這一派的劇毒要解釋起來是長篇大論,簡而言之,他好像悟道,但沒悟道,似是而非、似真而假、假中有真、夢中有實、實中有幻,讀多了,整個人就陷進去了;陷入一種中國古代傳統的幽暗情境,很難爬得出來。那種幽暗情境與我們的世俗深深結合在一起,非常難以割捨。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12.31 上午10:50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