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股市教育會失敗?

為什麼絕大多數的股市教育會失敗?

  我在閱讀中國歷史的時候,不斷地回想起我在唸高中時候的同班同學,那時候他們也讀了中國歷史、也讀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孟子)但是他們始終無法進入狀況,簡單地講起來,就是無法進入所謂的歷史情境。他們會用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感情觀去解讀我們的歷史、國文課本裡面的教材;也就是說他們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觀點去解讀我們的歷史與文學,而不是跟教材發生感情的共鳴;至於觀念上的認同,也是很少發生的。

  但是在理工科的項目,像是數學、物理、化學,他們就可以用一種完全不帶任何感情的觀點切入,這種冰冷而沒有溫暖的態度,恰好足以使他們成為非常精準的計算人材(如果是在會計事務中,那就是非常優秀的帳房)。在科學的計算部門當中,確實需要冷靜不帶感情的態度,要不然你會過份的想東想西,那就很容易失去了技術的準頭。

  但是在人文科目,最重要的就是從閱讀教材產生觀念的契合,再由觀念的契合產生感情的共鳴。然後再由堅定的感情去加強道德的實踐。但是在我們的國民教育當中,有時候連第一關都很難過,就是無法產生觀念的契合。

  一般人在閱讀投資書籍的時候,也會產生像人文課程那樣令人困擾的情形,就是根本無法進入狀況!──此話怎說呢?不論是投資或投機,在實戰的時候,必然面臨大量的心理考驗,意志不堅的人總是難以抗拒,紛紛敗下陣來;意志堅定的人未必有正確的技術,有正確技術的人又未必意志堅定,這就是真正的贏家過份稀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於金融實戰中參雜著大量的心理因素,所以我們說它偏重於人文思考。雖然金融市場也含有數學計算的科學觀念,但是數字計算始終在金融市場佔著一個很尷尬的地位,也就是說贏家不一定懂數學,懂數學的也不一定是贏家。能夠運用大量數字資料以增加股市勝算的人,固然是佔了優勢,但是也有更多的人,因為引用了錯誤的數字計算,而在股市中賠了大錢,例如1998年的長期資本公司破產事件,這個公司的兩個老闆都是精於計算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結果他們在精密計算之下搞出來的公司,卻把投資人的錢全部賠光,外加引起一場大型金融風暴。

  投資人在閱讀股市書籍的時候,絕大多數的人,很奇怪地,都是用理工科的角度去切入,換句話說他們好像認為冥冥中存在於股市中的那一套致勝法則,應該像是理工科教科書上面的公式,而不是像人文課本上面的那種由文字組合而成的哲學觀念。於是乎他們就用一種很冷靜的不帶感情的態度切入股市,這種不帶感情的態度並不是客觀,也不是去除了成見,而是閱讀者(操作者本人)根本就不帶感情,以致於無法想像每天在股市中盪氣迴腸的那種心理交互作用;幻想自己置身於心理風暴之外,其實自己正好是陷入了情緒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大部份的股市參與者都認為股市本身是沒有生命的,認為它只是一個無機體,就好像天空中運作的日月星辰一樣,都是由無生命的岩石所組成──這種把股市當成是沒有生命的觀念,當然很難把心理因素放入股市當中。於是乎他們硬生生地把心理因素從股市中切割出來予以捨棄,這就好像叫一個人在談戀愛的時候,完全不要考慮對方的心理因素,只要去計算我們給對方多少昂貴的禮物。這種不在乎對方感受到的是什麼,也不知道對方具有感受的生理機能的操作方式,除非操作者本人已經修練到了毫無雜念的清淨境界,要不然,在與股市交手的過程中必定雜念叢生,心魔亂舞,到最後被自己內心所產生的種種幻象所毀滅。

  讓我們再把觀念整理一遍:我們在閱讀數學或物理課本的時候,是不帶感情的,這種不帶感情的態度可以暫時有利我們在考試中拿高分,但是長久下來勢必削弱了我們對於科學哲理的思考深度。另外一方面,我們在閱讀歷史課本跟國文課本的時候,又無法跟歷史事件或是文章作者產生共鳴,以致於我們內心中衍生出各種想法而找不到出口。例如我們那個時候很多學生對於中國歷史總是在打打殺殺改朝換代感到莫名其妙,或是乾脆就自己製造一個結論,認為中國歷史沒有意義(也不需要什麼意義),沒有意義的意思就是『沒有用』,於是看不起中國歷史,進而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大棒一揮,否定掉了中國文化,也一併看不起中國人了──但是這種『由於誤會或疑惑所產生的否定』的態度,幾乎不會在理工科發生:當我們在利用牛頓公式計算考題的時候,我認為十萬個考生當中,也不會有一個人認為牛頓的運動定律可能含有重大錯誤。而在上歷史課的時候,我們可能心裡面非常崇拜秦始皇,但是在考試的時候,我們還是會在考試卷上面回答:秦始皇是暴君。

  大體上講起來,閱讀理工科的時候,可以不帶感情的進入一個乾淨的世界,因為它裡面本來就沒有感情的渣子,所以大家可以玩得很愉快,然後跟自己講說: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然理性的世界。人文科就不是這個樣子了,我們對於許多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以及人物,以及他們寫的文章,其實心裡面都有許多不同的意見,還好考試的時候不會考我們藏在心裡面的異議,而會考課本上的標準答案,這樣子我們就矇混過去了。所以在人文科,很多同學都在背書、背課本,把那些歷史文學知識死背下來以後,大家也就認為歷史是死的,文學也是死的,然後再也瞧不起這些東西了。然而在理工科,雖然要背一點數學公式,但是你很難把整套數學計算過程也背起來。

  不論是歷史課本的編纂者或者是投資書籍的作者,他們都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噢!更正一下,不是天大的錯誤,而是比宇宙還要大的錯誤,那就是:他們自以為學生(讀者)看得懂他們寫的東西,其實嚴格講起來,他們根本看不懂!或是有看沒有懂!或是自以為懂但是根本沒有懂!

  這種宇宙級的超超級大大大錯誤,是怎麼發生的呢?那就是寫書的人完全一廂情願,認為他們的感情跟觀念可以透過文字的力量,灌輸到學生的心裡去。坦白講,除非是有天份的人,否則,絕大多數的人(我認為佔九成以上)對於那些歷史資料或是文學作品當中蘊藏的觀念或感情,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他們自己本身不是欠缺感情就是欠缺知識的基礎,乃至於已有相當多的成見,所以再也無法接受新的人文知識!換句話說:人文教育應該是先破壞再建設,而不是直接像餵食鴨子一樣,把食物灌輸進去。然而,非常可惜的是,我們的教育部幾十年來,都是在做這樣填鴨式的工作,他們把學生讀者都看成是天才,體內都含有天賦的高貴情操,能夠輕易地與古人唱和,也能夠輕易的猜透歷史人物的心思,更容易透過歷史事件的渲染,而培養出高尚的情操──講到這裡,我不禁要大喊:你們真的是想得太美了,一般人哪裡有那個程度去接受你們所謂的那種人文觀念與道德情感呢?
當你們把你們想硬塞給學生的東西像針筒一樣注射進來的時候,一部份的人是從大腦裡利用現成的知識去反抗你們的東西,另外一大批人則根本就沒有那個消化器官去接受你餵食的東西,可憐的他們只好死背,結果不但傷害了他們的大腦,也傷害了他們的小腦,以及幼嫩的心靈。然而那些學者編完課本之後,就自以為是功德一件,志滿意得,又躲回象牙塔裡面去做他們所謂的研究了。這種不知民間疾苦,不顧讀者死活的心理,恰恰就是我們中國古代高官的心態。

  在股市中,不論是做基本分析或是技術分析,背後都含有大量的心理困素在運作。有些是光明正大的在困擾著我們,例如說抱單時候的資金壓力,但是有更多的心裡困素是躲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偷偷摸摸的在傷害我們,而我們自己卻不知不覺。但是不論是基本分析或是技術分析的書籍作者,幾乎都很少把這些心理因素具體的用文字寫出來,以致於讀者對於觀念分析或是數字分析背後的感情變化以及人文背景的觀念一無所知,然後在操盤的時候情緒發作,不論是心理還是資金都受到很大的傷害。這種傷害絕大多數都是由那些誤導股民的股市書籍所造成的,那些投資書籍的作者不是把讀者當天才,就是自己本身也沒有悟道,以至於產生這種『你寫你的,我看我的,各說各話,各自領悟』的奇特狀況!

  這種七嘴八舌,百家爭鳴,每個人都關起門來抒發己見的亂象,真是讓我嘆為觀止,但是操作者本人通常並不會這樣覺得,因為他們的感情來得很快,而且是發生在看不見的大腦深處,所以他們不引以為意,甚至等到傷害造成的時候,他們還不曉得那是他們自己的心理因素所惹的禍。



  依附在數字計算上面的自然科學,自從文藝復興之後就急速蓬勃發展,在這五、六百年之間建立了一套完整而且嚴謹的系統架構,這也就是大部份理工科的學生,能夠徜徉在其中的原因。但是文科的世界就不是這個樣子了,它缺乏一套有效的、宏大的結構系統(佛教例外),以至於操作者在陷入其中的時候,往往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也就是我在唸高中的時候,大批優秀的人材都投身於理工科的研究而不是文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理工科可以搞出洋槍大炮、飛機電腦、但是文科又搞出了什麼東西呢?有人說是民主制度跟現代法律,但是我認為大部份理工科的學生都不知道民主法治跟人文哲學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們在學校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機會去深入學習這個人文思想的歷史發展過程。

  這兩千多年來的人文教育(包括股市教育)都是在陷這種作者一廂情願的幻想中!他們認為只要透過文字的傳輸,就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完全複製他們想要給我們的資訊。我要說的是:如果是數字,還有點可能,就像是我們電腦複製檔案一樣,都是○與一的數字組合在傳輸線裡面跑來跑去,但是人文的觀念就不一樣了,它是透過文字在說話,不是透過數字在說話;透過文字的比較感性,透過數字的比較理性。純粹計算的數字訊息比較容易接受,但是帶有感情的文字訊息就完全不是那個樣子了,這就好像『春嬌愛老王,但是老王卻不愛春嬌』,如果有人問老王:春嬌那麼愛你,你為什麼不愛春嬌呢?那老王可以回答很多很多理由,他可以說春嬌太胖了、春嬌不喜歡打籃球,春嬌不喜歡看候孝賢的電影、春嬌不喜歡吃牛排……這些理由都可以講一大堆,卻都不一定是符合理性的,很可能只是站在個人好惡立場因素的挑剔,或者說這是我們個人選擇的自由──同樣的道理,在金融市場中接受股市教育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都有自己的想法,但奇怪的是大多數的投資人卻是以理工科的態度去切入的,而不是用人文的態度去切入的。這是什麼意思呢?──如果用人文態度去切入,你應該設身處地去想如果自己使用這樣的方法處在股市實戰中,你的心理會發生怎樣的反應?你能克服自己在面對股市種種短線變化時所發生的心理誘惑嗎?我使用的方法能夠像萬能的天神一樣解決我所有的臨場問題嗎?……如果你是用理工科的態度去切入的話,那麼你應該完全把自己的感情因素放在一邊,拋棄所有的成見,坦然去接受書中所講的一切。就跟我們在接觸牛頓運動公式或者是微積分公式的時候,在經過一次數字上的公式導證以後,我們幾乎就會毫無條件的接受微積分的公式,而不會去想像微積分這門學術可能存在的重大缺陷!但是在股市教育中,我們卻會用自己的私人感情與陳舊知識,去解讀我們看到的書本或教材,於是乎就爆發了一堆有的沒有亂七八槽的想法,學習的軌道被破壞,教師的權威也盪然無存,於是股市教育宣告失敗(假設我們這個教育是對的)。

  以上講的就是我早期在從事股市教育的經驗。那個時候我們的教材還是以書本為主,書本講義上面記載的大概都是文字,心理認知部份大概只佔了十分之一。換言之:我也跟傳統文人一樣,犯了一個重大錯誤,那就是:我誤把『知道』當成了『做到』!但是其實大家都可以冷靜的想一想,知道一件事情並不等於把一件事情做到。

  

當我們用寫書或上課的方式,講解股市知識的時候,講台下的學生會用各種千奇百怪的態度,來接收我們的『文字』資訊。我把幾種傳統的一些經典反應大概講一下:

一、                讀者會用自己的感情,去篩選知識──例如有些人不喜歡機械法,所以當你在講機械法的時候,他們就不想接受。這就好像有一個男人進了婚姻介紹所,是想要尋找他已經畫好藍圖的意中人,而不是選擇一個具有良好品德的女孩。相同的道理,有的人喜歡喝可樂,而不管可樂這個東西到底健不健康。

二、                有些人是順從自己的情緒狀態去篩選知識──例如如果他今天高興,他就變得比較理智,如果他今天不太高興,他就變得比較意氣用事。這種陰晴不定昨天聰明今天變笨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心理症狀。

三、                有的讀者會用自以為是的一套科學思想,去篩選知識──一般而言,我們在學校裡面學到的科學思想,其實是非常的少,因為我們大部份學到的都是科學的計算,而不是這些計算背後的哲學意義。再加上現代科學的數學語言,尚未達到與人文思想充份融合的程度,所以我們的科學思想其實是很生嫩的;舉例來說:我們無法用一套數學的語言去解讀蒙娜麗莎為什麼笑得那麼神祕。然而,在股市中,會有很多人用他自以為是的科學的態度去解讀股市的人文思想,就好像拿著鑽孔機去吃麵條,荒腔走板而不自知。

四、                有些讀者是用類比式的複製方式去篩選知識──許多同學其實是沒有自己的主張的,只是拼命去複製別人的思想(這就是填鴨式教育教出來的好學生),於是他的大腦中一連串自以為是的理性分析過程,其實只是把從別人那裡複製過來的零碎的思考方式串連在一起而已。至於他是用什麼方式去串連的呢?除了不是用強力膠之外,連結的動力可謂千奇百怪,有個人的感情因素,也有環境因素的暗中作祟,總而言之,各種奇奇怪怪的力量,或隱或現、或明或暗、或大或小,忽強忽弱,都會使我們產生各種奇怪跳脫的『無俚頭』的連結方式,而當事者卻不自知。

五、                讀者會預設立場,用選擇性的方式去過濾知識──例如有人來上課就是來尋找萬能的必勝公式,所以他在上課的時候,都只抱著『尋找聖杯』的單一心態去對待教材。有一句俗話:『對於手裡拿著榔頭的木匠而言,世界上每一次東西都長得像釘子』。在這裡我要補充一下,對拿著榔頭的木匠而言,世界上的東西要不然就是釘子,要不然就不是釘子;除了釘子以外,就沒有其它的東西了

六、                有人用自己原先的成見去反抵抗新知識的入侵──例如在美國有的新教徒到現在都沒有辦法接受達爾文的進化論,因為他們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而不是從猴子演變過來的。於是現在美國還是有很多州立學校被地方政府明文規定禁止教授進化論。──這就是一種知識的偏見。有很多人在進入股市之前,就已經具備他原先職業的專業領域的專門知識了,但是卻沒有具備股市的專門知識,然而,很奇怪地,他會用自己那一行的知識去看待股市,於是就會發生某人認為在股市賺錢應該不會比泡一杯拿鐵咖啡困難。

七、                有些讀者會用無端聯想的方式去選擇知識──大多數的人因為缺乏基本的人文訓練,所以他的腦袋裡沒有太多的材料與之共鳴,於是乎就會發生失控的自由聯想。這一類的情況就是大家在課堂上聽到的沒頭沒腦的發問,坦白講,這些天外飛來的問題,重要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發問者為什麼會提出這樣子的問題?如果老師不去追根究底的逼問發問者,我們就永遠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問。


八、                當一串訊息丟過來的時候,會觸發我們的感覺,這種感覺有的是感情,有的則跳過感情,直接觸動我們的『思想(或能力)』。舉一個例子來講:當我們看到歷史考題唐明皇很寵愛一個妃子,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請問她叫什麼名字?」,此時我們就會回答:她叫楊玉環就算學生認為楊貴妃很胖很醜,他也不會因為楊貴妃太醜就認為答案不是楊貴妃;換言之,他掩飾了自己認為「楊貴妃在我心中不是美女」的這一個事實──但是股市的學習與實戰不是在學校裡的考試,你隱瞞的任何思想都可能會在實戰的時候受到挑撥而突然「蹦出來」。這就解釋了有些非常優秀的同學在歷年的操盤生涯中都很順利,然後突然有一年像發了神經病一樣用荒唐的愚蠢的理由當藉口背叛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這就是因為過去在接觸教材的時候暗中累積的不滿沒有得到正確的化解(被觸發的負面感覺沒有處理好),於是跟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到最後山洪爆發一發不可收拾。

  在另一方面,換到理工科的領域,如果數學課本上面有一題是:6+4=多少?……那麼,我們除了回覆答案是10之外,我們不太可能會有其它的感情被激發出來(跳過感情,直接觸發我們的計算能力)。我相信不會有人在那邊咬牙切齒地痛恨6+4為什麼是10,而不是20?……他X的,老子就是要6+4等於20,誰敢說俺不對俺就宰了誰!──我相信沒有人會在數學計算中爆發出這種強烈的感情──但是在人文知識的領域中,這種激烈感情確實存在,例如政治,例如台灣與大中國的歷史牽連。


  我講了一大堆,就是要告訴各位同學一件事:這兩千多年來中國的傳統教書方式,在科學方面最大的遺憾就是偏重於計算,而不注重背後的哲學思想;在人文方面,教書的人總是自以為是,一廂情願,妄想單純的透過語言的方式,就可以把人文觀念或道德情操傳送給講台下的學生,這真是一種天真無知的大妄想啊!

  這一種流傳兩千多年,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糊塗教師所犯的共同錯誤,所累積來下的後遺症,就是使現代人在面對人文知識的時候,如果他們發現自己不能接受,不但沒有管道去啟發他們去思考自己為什麼無法接受的原因,同時也一併喪失了進一步去深思人文智慧的深度的知性力量。簡言之:就是喪失了做學問的力量,變得只會做報告只會寫考卷

  兩千多年來,那些呆掉的人,天真的幻想學生在唸唐詩的時候,就一定會感受到唐詩的美,這真是胡說八道相同的道理,在股市中,那些操作很厲害但是在教學方面已經呆掉的操盤手,他們坐在家裡天真的幻想:讀者看到他們寫下的股市獲利公式的時候,都會全然的信服而不帶懷疑──這真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自大與顢頇。

  這種顢頇其實是一種有意或無意的愚民政策那麼,到底是要愚到什麼時候呢?其實要醒來或者是繼續呆下去的選擇權就在我們每個人自己身上。如果你選擇繼續呆下去,那就把股市看成是一種消費性的娛樂事業吧,就好像拎著荷包到迪士尼樂園去玩,玩了兩天之後,錢花光了,但是你也得到了一些娛樂』。這娛樂是什麼呢?我會安慰你說,那就是操作時候的快感吧!就跟坐雲霄飛車一樣,上上下下的很刺激,很驚險,你能說坐雲霄飛車不好玩嗎?

  其實這篇文章我早就想寫了,但是因為題目太大而一直有所猶豫。因為,本文一出,舊有的書籍檢驗觀點勢必受到動搖,不論是古典還是現代、不論是文學還是股市,舊有的出版品都存在著重大陷阱。現在我把它指出來,希望聰明的讀者能夠瞭解這種作者與讀者之間的巨大的「認知差距」,進而去思考為什麼自己會在股市中學不好的深層原因。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09.30 13:14於台灣.新竹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中國傳統歷史對於股民的『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中國傳統歷史對於股民的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我在進入股市很多年以後,逐漸感覺我的研究往二個方向去發展,第一個是技術,這方面就要藉助進步的思想了,於是後來我才慢慢由接觸西洋哲學史,一點一滴的去發現這些股市技術背後的深刻思想。另一方面,我感覺到操盤的時候,自己的心魔很重,很多壞習慣怎麼改也改不掉,於是我開始懷疑這些壞習慣,不但是根深蒂固,而且是與生俱來的,在摸索了許多年之後,我突然覺醒自己身上很多因循苟且的思想,是來自於我們民族歷史的遺傳。這個發現雖然令人難過,但是在我日後的學習思考中,我發現了更多的新資料,於是就從難過變成了感嘆,更從感嘆到憤怒;到了去年(二零一四年)這種憤怒才冷卻下來,轉化成為平靜的去面對真相,進而思考如何去改善現況。

  西方的文明源自於希臘,我們看過蘇格拉底之前那些哲學家之後,就可以發現,其實他們是過度的早熟,其實中國文化也是過度的早熟,而且要比希臘要熟得更厲害。但是中國這種過度的早熟,不知怎麼一回事,很多珍貴的文件都失傳了,但是這些珍貴文件,所遺留下來的幻想與神話,卻在一代又一代的先民口耳相傳之中保存下來了。例如說黃帝,傳說他成了神仙,從某個角度來講,我們相信修行神仙之術在當時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顛峰,但是當時全套密笈是怎樣呢?現在只有斷簡殘編留傳下來,缺乏考據了。

  東西方兩個同時到達巔峰的文化,我覺得單就學術『成果』而論,東方的早期成熟文化不但是技高一籌,恐怕還是高好幾籌,但是因為大部份都失傳了,所以我們也高興不起來。今天有許多人認為中華文化很偉大,以炎黃子孫為傲,多多少少是有點生活在神話與傳說中,雖然我們曉得那些傳說是真的,但是黃帝怎麼個偉大法,許多具體的歷史資料卻失傳了。

  但是在西方,希臘的早期文化雖然已經算是一種很聰明的文化,也具有某種成熟性,但是它的最大成就並不是知識本身,而是『學習知識的方法』,換言之,就是所謂的思辯式的學習思考。這方面在中國是欠缺的(在印度有)。中國人敘述知識有一個致命傷,這個致命傷已經連續三千多年了,到現在還陰魂不散,那就是中國的思想著作偏重於『告訴你怎麼做』,以及『我們知道的知識就是長這個樣子』,至於求取這些知識的細節,以及『為什麼長的這副模樣?』,中國的古書很少交待清楚;乃至於『如果不這樣做又會變的怎樣?』的逆向思考更是付諸闕如,於是兩、三千年來養成中國知識份子被動接收知識的保守心理,一直到現在我們的國民性依然如此。

  在股市中,我在研究自己思想的缺點的時候,發現我的材料不夠用,首先我在印度佛學中沉浸了一陣子,學會了一些印度佛教的思考方式,然後再用這些思想工具去檢查中國歷史,結果得到很豐富的收穫;我之前講過:人類的思想與個性絕對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經年月累,一代又一代的累積起來。在回顧歷史的同時,如果我們對那個國家的文化精髓不了解,那麼我們就會被它的缺點給牽著鼻子走,到最後變成怨天尤人的偏激異議份子。所幸我在後來的檢視中國歷史之前,我已經學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中華文化了(西洋哲學是我後來才學的),我對於中國文化的精髓推崇倍至!但對於中國歷史現實真相,也同樣的感到非常的抱歉。因為中國的歷史總是在掩蓋真相,其目的是在實行愚民政策。很不幸的,這個愚民政策不論是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或是台灣(我們不要講新加坡好了)愚民政策都是很成功的──兩千多年來中國最成功的就是愚民政策

  西方跟東方既然都是早熟的文化,那麼我是怎麼看待這兩支不同的歷史呢?大致上而言,西方的歷史文明是在『摸索』,而中國的歷史發展卻是在『防止人民的力量成長』。這兩千多年來,西方歷史大體上走進化的路線,而中國歷史大致上是走退化的路線。

  西方文明值得我們欽佩的一點是:它在發展的過程中,每一次的墮落,到最後都轉為回升的動力,於是乎它就變成了一種長期上漲的多頭波段;相反的,中國歷史在每一次的墮落中,往往出現破底的現象,所以就長期而言,它是一個下跌的空頭波。所以,西方文明每次下跌之後的上漲大部份都是回升;而中國歷史大部份的下跌之後的上漲,都只是反彈而已,頂多再撐個兩百八十幾年,就要面臨一次更悲慘的無情大殺戮,然後黎民百姓死傷枕藉、哀鴻遍野,甚至以人吃人的超級大悲劇做收尾。──這種對兩大文明的極端看法,最近二十年來幾乎沒有出現在學術文獻上(主要原因是因為中國崛起),但是在實際的作為上,不論是中國大陸、台灣甚至是新加坡,目前走的都是西方文明的步驟。換言之:在台灣的我們,無論是食衣住行,受到西方的影響總是遠遠多於東方。──但在思想上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我在這篇文章當中,主要是大概講一下中國的缺點,讓我們同學在學習股市的時候,能夠快速的知道:我們的思想黑暗面是怎麼來的,而且有多麼根深蒂固。這樣的坦然面對歷史,我覺得是有益於我們的心理建設的,相反的,諱疾忌醫、避而不談、視若無睹、掩耳不聽、裝聾做啞、麻痺無感,這種鴕鳥心態不但造成我們思想疾病的無可救藥,更直接或間接的造成我們在股市的壞習慣改不了,然後賠錢。


中國的信史是從商朝開始,孔子說夏商周三代是他仰慕的對象,其原因是在『禮』。但是講老實話,夏商周三代具體的禮儀規範,畢竟是一種形式而已,孔子認為在行禮的時候,最重要的還是內心的誠意,於是儒家學說就從此處起步,用『仁』來發揚道德,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孔子之後出現了很多優秀的思想家,我們把它叫做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爭鳴,其中最重要的除了儒家之外,還有道家、墨家、陰陽家,這些文化資產雖然燦爛豐富,但最後的下場都不太好。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於秦始皇把他們的書都燒了,而且禁止天下傳授私學,箝制國民思想發展,這是中華文化第一次的大崩壞。也是最致命的一次崩壞,至此以下兩千年,百家思想在戰爭飢饉的泥濘中試圖努力生存下來……有的有發展,有的弄擰了,有的失敗了、消失了──這段艱苦奮鬥期的最激烈的掙扎,主要是在漢代。

漢朝的悲劇是,開國的君主劉邦本身是識字不多的流氓,沒有文化水準,但是他還算聰明,懂得利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幫他辦事,但是大體上的政治格局,卻毫無創意,並且直接繼承了秦始皇的君主專制,皇帝的封號沒有廢,被保留下來了,從此中國的政治發展,就只有皇帝,沒有百姓了。

先說儒家的發展,漢武帝時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結果,除了傷害多元學術文化之外,也把儒學變成了政治的工具,再加上中國思想史特有的一種『神秘』(此神秘來自於我剛才講過的中國的文字著作都是告訴你事情就是這樣,而不是叫你懷疑事情為什麼會這樣,這就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在漢武帝之後,儒學變本加厲的墮落,變成了讖諱之學,轉為迷信之流。

至於道教在漢代的發展,非常蓬勃,但可惜受制於專制政權體制的影響,以及讀書人本身的偏執,於是道教也逐漸從『道』變成『術』了。道教的發展跟陰陽家結合,在醫學方面的成就最大。但是另外一派的道家跟蹤橫家、兵法家合流,發展成權謀之術,這是一個非常槽糕的學術方向!從戰國時代蘇秦、張儀鼓其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六國以來,一直到今天中華民國的商場上,權謀之術都是精英份子最愛的前三名。甚至還有個年輕的T大教授,把中國歷史上的權謀之術看成高尚的中華文化,用以混淆正統的儒學,真是讓人看了噁心痛心然後傷心。

大體上而言,漢代繼承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的精神,對於許多學術有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在很多地方,也盛極而衰,跟隨世俗的潮流走向,而步入了末流。漢代有一點像是中時紀黑暗時期修道院裡面的僧侶,保存著大量周朝的經典古籍,也偽造了大量的古書,而這些古書總體而言,發揮前人的思想居多,扭曲前人思想的成份較少。我們與其責怪中國的知識份子,到不如責備中國的專制政體有意地去誤導學術方向的發展。

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政治完蛋了,百姓也死了一大堆,自從曾操殺了華佗之後,更是宣告中華文化第二次的重大危機。三國時代的人才輩出,是直接承襲了漢朝的多元思想發展,但此時(三國)知識份子所重視的,已經是政治權謀了,而逐漸偏離了純思術的專注。

到了魏晉南北朝,一片頹糜之風襲捲了全中國,西晉的政權是中國歷史中最無能的政權之一,大家失望之餘,才產生了像竹林七賢那樣的頹廢的知識份子。從此之後,中國人把頹廢當成是一種性情高尚的表現,就是因為政治的腐敗令大家心灰意冷;而這種墮落的、反智的、自命清高的,鬆散的、缺乏積極生命力的學術風氣,就從西晉一路延襲到了晚清,再由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

嚴格講起來,中華文化在晉朝就喪失了原創力,所幸這個時候,佛教從西域傳來,豐富了中華文化的表面,但是說實在的,不論是大乘佛教或者是小乘佛教,真的有像是基督教那樣深入中國一般老百姓的內心深處嗎?我認為是沒有的。在政治方面,宗教對於專制政權的影響也不大,中國還是照著法家的那一套繼續搞下去。

談到法家,簡單講起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競爭的結果,到最後是法家勝出,韓非子成了中國歷代幕後的實質學術領袖,而孔子只是個用來欺騙老實讀書人的泥塑偶像而已,真正的仁政根本就沒有在古代中國實際實行過一天。所謂『外儒內法』,就是這種偽善政治的真面目,其目的是為了箝制讀書人的思想,以便操控百姓。

法家的這個法並不是保障人民的法律,而是保障專制君權的法律。所以中國沒有『國家為人民所共有』的思想。也就是說中國五千年以來並沒有『民有』(of the people)的思想,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就是這種思想的最佳寫照。一直到今天,中國跟台灣很多的大官以及大老闆都還是這種思想,把國家跟公司都當成是私器,而不認為他是在服務人民。各位讀者,您告訴我,有那位大老闆認為自己是在服務員工的?……又有哪個員工是認為老闆努力工作是在幫我們這些小職員賣命的……可見中國思想的餘毒真是可怕啊。

南北朝的大亂後來被隋文帝楊堅給結束掉了。經過幾百年的紛紛亂亂,中國的知識份子有沒有發現黎明百姓受苦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腐敗的皇帝專制政體呢?答案是沒有。隋朝本來是一個可以大有為的時代,但是隋文帝發明了一個偉大的制度,叫做科舉,就是把學術的研究全部導向了考試,鼓勵知識份子做官,而不是鼓勵他們去研究學問,從此西方文明跟中國文明產生了重大的差異。現在我們講到西方哲學,我們了解那是一種愛好智慧的學問,但是中國的學術發展,卻慢慢演變為填鴨式教育,只重視死背的知識,人生觀也調整成做大官、賺大錢、光耀門楣,而缺乏對生命更深一層的深刻思考。真正的儒家教誨只實行於中下層階級,上層的統治集團很難見到真正的仁義道德,而只忙著惺惺作態、偽裝成聖人。

最明顯的直接危機發生在唐朝,整個唐朝兩百八十九年,沒有產生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在佛教方面雖然人才輩出(最有名的就是禪宗六祖慧能大師),但是那是佛教,是外來的宗教,而不是土生土長的中華文化。這兩件事必須一碼一碼,分開來討論,不要把張三賺的薪水也算在李四的頭上,即使張三跟李四是好朋友一家親,我們在分析的時候也應該客觀的分開來思考。

到了宋朝,號稱是中國的文興復興運動,儒學開始重新茁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儒學復興呢?其實就是宋朝的儒生把傳統的儒學跟後來傳到中國的佛教,以及道教,再加上陰陽五行所綜合融會出來的一套新的學問系統。說穿了,這種新儒學的骨子裡,佛教的思想非常重,尤其是禪宗思想,更是佔了決定性的地位。但是宋儒不承認,反而倒過來攻擊佛教,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學術剽竊事件!由此可知,中國思想發展到了這裡,知識份子本身已經產生了嚴重的傲慢,做學問流於門戶之見,山頭之爭;為什麼會有這樣不好的現象呢?那是因為中國知識份子的心態,就跟我們中國的領土彊域一樣,東有大海,南有瘴癘,西有高山,北有荒漠,交流不便,於是乎就造成知識份子的封閉心態,只想鞏固自己的地盤,關門稱王,然後沒事找事,做些意氣之爭以自娛。

到了南宋,朱熹老夫子出來集儒家之大成,號稱一代宗師,但是對於皇帝專制政權的改善是否有具體措施呢?答案是沒有。換言之,中國的政治自秦始皇以來,到了宋朝一千多年之間,毫無改善,知識份子考試作官,如在夢中;吟詩賞月,如在霧中;思考寫作,如在自家,孤芳自賞而已,對於政治大格局的僵化竟無一人有突破牢籠的創見。

以後我在另外一篇文章當中就會談到,中華文化在北宋是第二個高峰(第一個高峰是戰國跟漢朝),到了南宋末年,蒙古人打過來,中國就亡國了。元朝九十幾年,對中華文化的殺傷力很大。如果沒有蒙古人的入侵,南宋之後會不會興起再一次的文藝復興呢?我認為會。但是老天爺沒有讓蒙古人失敗,自有它的道理,因緣果報,恐怕是我們自己種的冤孽太深了。

接下來登場的,是一個非常壞的朝代,由一個很糟糕但是精力旺盛自以為是的老粗皇帝所創辦,他叫做朱元璋。他雖然趕走了蒙古人,開創了本土政權的新朝代:明朝,但是他卻把這本土政權搞得更殘暴、更專制,更黑暗。他不但殘忍好殺,而且更進一步的對中國專制政體做了一次大加強,把這種皇帝制度搞得更難以憾動!然後他成立了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錦衣衛,接下來的東廠、內廠、西廠,不仁不義的黑暗故事,大家可以去看電影,不需要我在這裡多說了。

從漢朝到明朝,中國歷代中國政權的建立,都是換湯不換藥。皇帝寶座換人做,換了屁股不換腦袋;制度沒有改變,思想沒有變。換句話說,該改善的地方都沒有改,該廢除的缺點沒有廢,新的壞制度卻成立了一大堆,於是愈搞愈專制,愈搞愈黑暗,完全是在走倒退路。以後我就會講到,中國的一些偉大的發明以及科技成就,乃至中國全體人民共同的努力,都因為中國本身的政治制度不良,以及統治者殘暴的人性,在加上外來侵略者的荼毒以及地理環境水土保持不良所造成的災荒,這些成就幾乎都發生在宋朝之前,明朝之後就無以為繼了。更何況中國文化本身就缺乏思辯,在傳統的典籍失傳之後,新的知識份子缺乏一種精神上的引導,也就是不知道該怎樣去建立新的學問(建立新的學術需要想像力與原創力,而這些學術力量都仰賴哲學的抽象思考以及語言上的深刻分析,而這些都在隋朝以後的科舉考試慢慢被埋葬掉了)。

明朝末年,民間手工業商業興起,但是仍然不敵政治腐敗與天然災害的蹂躪,於是流民大起,動搖國本,中華文化再一次的受重大危機。我們常說明代晚期江南的商業發展有可能是中國現代資本主義的一個好機會,但是這個好機會再一次被北方的蠻族所摧毀。我們很難想像只有十四萬的八旗軍能夠征服全中國,其實原因就是明政府的腐敗,這個腐敗跟中國政治上的精英份子僵化有莫大的關係,因為明朝的科舉弊病愈演愈烈,讀書人的思想格局就被消磨到小巷子裡去了。

清兵入關之後,大量屠殺中國人民,尤其是有點氣節的知識份子,通通殺,剩下來不肯投降的,也就噤若寒蟬,心灰意冷,不敢再多說什麼話了。這種灰暗的氣氛一直到乾隆皇帝大興文字獄的時候達到巔峰;至此,中國知識份子的士氣已經降落到冰點,實在難以恢復,更不用說開創新局了。一直到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中國終於才有了一次比較像樣的復興運動。但隨即又遇到了八年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於是這一股具有空前反省力量的五四精神,就被以胡適為首的自由派學者們,在1949年的時候帶到台灣來,保存了一點點的香火,然後再與過去五十年一直想要引進的西方民主互相結合,於是乎在台灣開創了一個小確幸的時代。在這六十年期間(1949~2000)台灣有所謂的新儒學發展,道教跟佛教也很蓬勃,出了一些人物,可以說是傳統中華文化一個大好的東山再起的機會!──可惜它受制於傳統填鴨升官發財教育與升學主義的全力反撲,再加上西方物質主義的侵襲,在台灣的這個小確幸,現在也變的搖搖晃晃的。

至於在中國大陸那一方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接下來是一連串醜惡的黑暗的負面人性的全面大爆發。從三反五反、大躍進,到文化大革命,再到天安門屠殺,這都象徵著中國政權換湯不換藥的本質,並沒有改變多少,依舊是獨裁專政。
 
專制的政體並不是完全不好,如果碰到英明的領導人,或者是國內山頭勢立林立,需要中央集權的時候,英明的專制君主確實可以帶給國家人民很多的好處。中華人民共合國的崛起,它的力量是來自多方面的,有對傳統的反思,也有西方科技文明的助力。但是在中國重新崛起的今天,我們可以輕易觀察到,基本上中華人民共合國還是朝向霸權走去,換言之,他是戰國法家的現代更新版,是『術』的抬頭,而不是『道』的復興。全國上下,包括知識份子都注意『術』,而忽略心性之學。這個偏執的思想危機以後會逐漸慢慢顯露出來,但是在現在尚無大礙。因為目前全球還是講究軍事與經濟力量的時代,不是比誰的拳頭大,就是比誰的錢多。因此中國人民共和國那一套霸王之術,還是可以洋洋得意威風個幾十年沒問題──這是我的個人看法。

但是我上面講的那些黑暗面以及危機,不論是在台灣身上或者是在中國大陸上面,都不如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那麼嚴重。換言之,中國兩千多年的黑暗政治,以及一路走過來愈來愈頹靡不振的學術風氣,造成了我們今天廣大投資人的『無智而後反智』的心理。我寫這篇文章就是要跟大家說明這件事情。

至於對於這個反智的一些細節感想,以後有機會再講。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09.24於台灣新竹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股市哲學史導讀(3)

股市哲學史導讀(3)

因為篇幅有限,對於每一個哲學家,我們在導讀的時候,就講得少一點,選擇最重要的觀念來講就好。重要的是一些哲學家的思想的演變,其實就是我們現代人的成見觀念的建立過程。

第十四位是亞理斯多德,他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提出了十個範疇:自立體、分量、性質、關係、地方(空間)、時間、姿勢、習性或習慣、行動、被動。我現在在操作股市的時候,這十個範疇就是我的十個重要的參考指標,例如季節跟相對位置。對我們的操作系統幫助很大。

  亞理斯多德對於現代學術的最大貢獻之一,是他把知識的範圍擴大,除了自然學之外,還加入了邏輯、動物、植物,以及倫理學。他大概沒有想到,在一千多年以後,知識的分類會愈來愈細,演變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大學,科系一大堆,大學畢業生變成了沒有常識的專家。

第十五位是斯多亞學派的芝諾,斯多亞學派認為人的七情六慾不但違反理性,而且做作。所以,我們要排除我們的情慾感受,進入一種『寂然不動』的狀態。

  在股市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受到七情六慾的操控而不自知,連我們自以為是的理智思考,背後的老闆也大多是出軌的七情六慾。關於這一點,斯多亞學派老早在二千年以前就提醒我們了。

第十六位是塞內卡,他說:『哲學是善度正確生活的規律』。在股市中,除了操盤生活之外,還有我們的日常生活,這二種都是生活,細不可分。換言之,日常生活會影響股市的操作──這一點很多現代人都不知道。

第十七位是幸福學派的伊壁鳩魯,伊壁鳩魯學派追求的快樂,並非短暫的享樂,而是能夠持續長久的快樂。快樂並不是在滿足欲望,而是在消除痛苦。

伊壁鳩魯的觀點在股市中完全正確。我們操作的目的並不是在於滿足我們的賺錢欲望,而是希望藉著經濟自由來減低我們日常生活的煩惱與痛苦,使我們過著平靜安詳的生活。

第十八位是懷疑學派的皮羅,他最有名的一個故事是:他在看到馬車迎面對他衝過來的時候,常常呆呆的站在原地不動,因為他懷疑這輛馬車是否是真實的,所幸他身邊的弟子身手敏捷,每次都能夠把他拉開。

皮羅的懷疑主義其實是一種非常嚴格且嚴肅的求學態度,他不相信人類的感覺,也不相信人類的理性,他認為人應該保持低調,只要繼續埋首研究就好,其它的不要妄下論斷,以保持研究知識時的心境平和。──皮羅的這種態度基本上是正確的,我們相信的是經過鍛練的感覺,而不是不成熟的感覺;我們應該相信經過教育發展的理性,而不應該相信自以為是的理性。

埃內西德木曾經為懷疑主義提出了十大議題,把以前的辯士學派所發現的『認知心理學』做了更進一步的描述──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非常的大,所以每個人所看到以及所聽到的,還有思考,都會產生重大差異,於是乎,我們對於世間一般的普遍現象應該保持著懷疑的精神,以免受騙。

  在股市中,懷疑主義是我求學的基本態度,如果不是抱著懷疑的精神,恐怕我老早就被那些亂七八的世俗流行的投資觀念給騙死了。

第十九位是普羅提諾,普羅提諾生於西元後第三世紀,那個時候基督教已經開始流行了。普羅提諾的觀念是:『太一』是唯一的真實,超越一切思考與存在。我們無法用語言來描述,也沒有辦法用我們的理性去了解它。而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擺脫世俗的欲望,研究哲學、淨化靈魂,然後靈魂昇華與理性結合,最後進化與『太一』合一的境界。

在股市中,如果你的信仰是基督教,那麼你可以把『太一』當成上帝,這樣你的精神在專注以後,就會得到逐漸加強的效果,這就是所謂的股市心理建設。如果你的信仰是佛教,也可以同理類推。如果是無神論者,就要有一個比較大的格局,例如胡適博士那樣,他活著就是要喚醒中國人──總之,格局愈大、胸襟也就愈大,心理建設就愈強。

第二十位是奧古斯丁,奧古斯丁的名言是『我受騙,所以我存在』。這一句話對我的影響很大,我剛進股市的時候,也是被騙了,當我發現自己被騙的時候,也就是我的理性甦醒的時候,即使是微弱的一丁點兒的甦醒,也是理性曙光的乍現。在那以後,我就是憑著自己的一點理性,一路研究下去,只因為我不想當一個自欺欺人的傻瓜。

第二十一位是阿奎納,阿奎納的理論是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他從人類的『認知』開始談起。討論了什麼是『存在』、什麼是『觀念』、什麼是『感覺』,既然人類擁有這麼多超自然的能力,那麼我們要如何保護這些理性再將其發揚光大呢?除了要有信仰之外,更要有一個團體來保護我們,否則我們的人生將會缺乏幸福的保障。這個團體不只是國家,還需要教會。

從天上到人間再到國家教會的團體組識,這一個有系統的架構,對我的股市觀念影響巨大。他明白的告訴我們,操作不但要有知識上的信仰、精神上的依歸,還要有團體的保護。在世俗的坊間,這種團體可能是烏合之眾的股友社,但在我的觀念中,這種團體就是以研究知識增進智慧為主的(股市)學校。

第二十二位是思各特,他認為我們必需對於『善』要做詳細的定義。因為行為如果是善的話,除了它是自由的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要出於正當的意圖,也就是它要出於真誠的心。

在股市中我們必需要謹記這樣的操作原則:不論是買或賣,除了要有正確的理由之外,更要出自於自然的真誠;如果我們感覺不自然而勉強,那一定是我們的心理建設做得不夠,雖然理由正確,技術也沒有犯規,但是因為心態不自然,就會讓我們感到痛苦──這種痛苦就是提醒我們:自己的心靈修養太差了,要好好地回家閉門思過。

第二十二位是奧卡姆,他提出了著名的奧卡姆定律,就是:『凡是真理,必定是簡單的』。──在股市中,我們必需要經過豐富而多元化的推理,最後才能得到簡潔的真理。換言之,終點是簡單的,但過程是複雜的。

第二十三位是美斯特艾克哈特,他認為:在人的靈魂中,有一種天生具來的智慧,原由於它才具備了成為神的可能,因為神本身就是『理性的了解』。

在股市中,股市真理原本就存在人的本性當中,只是被世俗污垢所蒙蔽,所以我們需要受教育而得到啟發,才能夠進一步發現我們的本性。

第二十四位是庫薩的尼古拉──『一個人,就是世界。』,另外一句名言:『一個人對於自己的無知認知的愈清楚,他的學問就愈大』,以及第三個名言:『沒有兩個個別的事物是完全一樣的』。這些話都是我們在股市中常用的道理。

第二十五位是蘇亞雷,他認為公正的法律必需要有三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為了『共同的善』。在股市中『共同的善』的意思是,我們的交易行為是在追求我們整個操作系統的均衡與正確,而不是盲目的在追求單筆交易的最大利潤。

限於篇幅,以下是草稿,有上課的同學可以先看看。有問題到課堂上再問我。

第二十六位是哥白尼
第二十七位是克卜勒
第二十八位是佩脫拉克(1304-1374
第二十九位是伊拉斯謨斯(1466-1536
第三十位是培根(1561-1626
第三十一位是伽利略(1564-1642
第三十二位是霍布斯(1588-1679
第三十三位是笛卡爾(1596-1650
第三十四位是巴斯卡(1623-1622
第三十五位是史賓諾沙(1632-1677
第三十六位是洛克(1632-1704
第三十七位是牛頓(1642-
第三十八位是萊布尼茲(1646-1716
第三十九位是柏克萊(1685-1753
第四十位是孟德斯鳩(1689-1753
第四十一位是伏爾泰(1694-1778
第四十二位是休姆(1771-1776
第四十三位是盧梭(1712-1778
第四十四位是狄德羅(Denis Diderot17131784
第四十五位是拉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1709年-1751
第四十六位是霍爾巴赫(Paul-Henri Thiry, baron dHolbach1723年-1789
第四十七位是康德(1724-1804
第四十八位是邊沁(1748-1832
第四十九位是費希特(1762-1814
第五十位是謝林(1775-1854
第五十一位是黑格爾(1770-1831
第五十二位是叔本華(1788-1860
第五十三位是費爾巴哈(1804-1872
第五十四位是達爾文(1809-1882
第五十五位是馬克思(1818-1883
第五十六位是齊克果(1813-1855
第五十七位是尼采(1844-1900
第五十八位是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1838-1916
第五十九位是詹姆士(1842-1910
第六十位是胡賽爾(1859-1938
第六十一位是佛洛依德(1856-1939
第六十二位是柏格森(1859-1941
第六十三位是懷德海(1861-1947
第六十四位是韋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1864-1920
第六十五位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第六十六位是尼爾斯·波耳(Nei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962
第六十七位是羅素(1872-1970
第六十八位是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
第六十九位是維根斯坦(1889-1951
第七十位是雅士培(1883-1969
第七十一位是海德格(1889-1976
第七十二位是佛洛姆(Erich Fromm1900-1980
第七十三位是沙特(1905-1980
第七十四位是卡謬(1913-1960
第七十五位是德日進(1881-1955
第七十六位是李維史陀(1908-2009
第七十七位是毛澤東(1893-1976
第七十八位是隆尼根(1904-1984
第七十九位是列為納斯(1906-1995
第八十是伊利雅德(1907-1986
第八十一位是理察·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1988
第八十二位是羅爾斯(1921-2002
第八十三位是德希達(1930-2004
第八十四位是奧修(1931-1990

(待續)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5.09.23於台灣.新竹

2015年9月22日 星期二

股市哲學史導讀(2)

股市哲學史導讀(2)

  第十位要幫大家介紹的哲學家是普羅泰格拉PROTAGORASΠρωταγόρας,約生於西元前490年),他被柏拉圖歸類為善於狡辯的辯士學派的一員他最有名的一段話是:『人是萬物的權衡。他看見的就存在,他沒看見的就不存在。』──這裡所謂的人,是指一般性的個人。換言之:普羅泰格拉真的非常聰明,他可能是最早看出每個人的『認知』很可能發生嚴重分歧的哲學家。什麼叫做各人認知不同呢?意思就是說:對於相同的事物,每個人都很有自己的一套獨特的看法與解讀。例如我們上課,老師對各位同學教的是一樣的東西,課堂上的錄音檔放出來的聲音都一樣,但是每位同學的解讀卻不相同!而且大家都是順著自己原來的意思去做解讀,而不是站在老師或客觀的學術立場去做理解。這就是《維摩詰經》上說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在我們的股市教育中,可以發現許多人只能接受自己知道的東西,而對於自己陌生的知識(例如股市心理學,股市認知學,以及股市哲學)卻產生相當頑固的排斥感。  

  其實現代科學在早年發展的時候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人類嘲笑科學家的『新發現』,因為一般人無法用肉眼看到月球表面跟細菌。這種愚昧的故事很多,不需要我再贅述。

  『人是萬物的權衡』的思想對後世的影響巨大無比,尤其是在十九世紀以後在股市中,自大自傲亂做億萬富翁發財夢的人一大堆,在相當的程度上面他們都受到了『人為萬物的主宰;包括股市。』的影響,這就是把道理用錯了地方,人生有些地方可以努力達成,但是有些事卻是勉強不得的,因為有業力大小的限制

  辯士學派因為常常在幫人上課(教導希臘人如何在法庭上幫自己辯護以打贏官司),所以他們很可能是最早的『群眾認知心理學』的發現者與奠基者。接下去登場的第十一位哲學家是高爾基亞(GORGIAS約生於西元前483)說過最有名的一段話就是:『如果我們要告訴別人什麼東西的話,就要使用語言;但是語言這種東西本身就不完整(例如漢文的文法就被外國人公認為非常不嚴謹──王力群注),所以搞來搞去我們傳遞給別人的訊息其實只是語言,而不是我們想表達的那個東西。』

  在股市中,我們有時候用語言文字去描述基本分析或技術分析,但是大家往往看懂的只是文字而已,而且有很多人誤以為文字就等於是學問了這就好像物理課本是用中文跟阿拉伯數字寫成的,如果有人認為能認識課本上面每一個中文字以及阿拉伯數字1236456789就等於學會了物理,我們就會認為那人很荒謬。

  第十二位上場的是蘇格拉底,他最大的貢獻是他發現了『無知』!──他說:『神說我最明智,因為只有我知道我自己是無知的;而其他人連自己是無知的都不知道』──因為知道自己無知,所以努力學習充實知識,另外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道德,這就是人生目的。

  西方哲學到了蘇格拉底,總算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人生系統的藍圖,而這個系統是以人的德行為指標,從無知的愚昧努力修行成為明理而且能夠具體實踐道德的人,這是一項了不起的進步。──但在現代的股市思想中,並沒有這樣的道德系統的想法。沒有的結果,是造成大量操作者在學習的時候迷失方向,走入旁門左道。

  第十三位上場的是柏拉圖,他對我的思想有一個地方影響很大,就是柏拉圖的『理型』的概念。什麼是理型呢?在人類感官能夠感受到事物的共相之中,存在著一種抽象的完美理型(Form)。柏拉圖認為:人類感官可觸及的事物,並不是真實,而只是一種表相,它是完美理型的一種投射。舉個例來講:我們看到阿里山的日出很美,這只是一種表相,它的原型(理型)應該是我們人類心中對光明的那份渴望

  在股市中,大多數的投資人並不知道自己是憑自己的感官而不是用理智在操盤。為什麼讀了很多年書的人不知道『感官』的可怕呢?……去問教育部吧。

  『理型』的觀念在後來的西方的思想歷史中並沒有發揚光大,但是對我的影響很大!我認為:人類的人文思想的運作,其背後的理型,跟我們現代科學的理型其實是一樣的換句話說:你用什麼樣的形容詞去形容數學定律,也可以用這樣的形容詞去形容"人文思考"的軌跡。而目前最困擾投資人的,就是他們不知道正確的人文思考應該如何運作。──因為沒有了類似數學計算公式那樣的指引,他們就愣在那裏了。

(待續)


~王力群,2015.09.22 上午11:03於台灣.新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