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王力群談簡單經濟學:土地問題(2016年總統大選的反思)

王力群談簡單經濟學:土地問題(2016年總統大選的反思)

中國歷史從傳統到現在,基本是一個循環,所謂循環,就表示它不是呈現一直線的發展,而是不斷的在重複老問題,也就是俗稱的『重蹈覆徹』。

在歷史的學術領域中,歷史循環論本來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不只是中國有,整個亞洲也有;不只亞洲有,整個歐洲跟美洲也有。從歷史的小格局來看,很多地方都是一直在重複循環;從大的格局來看,也有些地方是循環的,例如戰爭;歷史上因循苟且、重蹈覆徹的老戲碼雖然很多,但是因為視野放大了,範圍擴大,所以也有一部分是沒有重蹈覆徹的,這就是所謂人類文明的『進化』

從西方的史學角度來講,歐洲文明是進化論的典範之一,但是中國文明不是,因為中國人因循苟且的習性實在是太嚴重了,積非成是、積惡難改、業障太重,所以造成了一百五十年前鴨片戰爭失敗的悲劇,而那個悲劇只是漫長悲劇的序號,它暴露了一千多年來甚至二千多年來中國文明陷入停滯的真相。舉例來講:英國女皇派馬嘎爾尼來中國的時候,英國人就很驚訝中國農村現在的耕種方式與工具跟兩千年前的漢朝差不多,簡言之就是沒有太大的進步。

  在這麼多重蹈覆徹的歷史缺陷中,我們先談土地的問題。

  土地這個東西,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問題。地球就這麼大,十分之七是海洋,十分之三才是陸地,陸地上面又有很多高山跟沼澤湖泊,所以算一算,適合人居住的平坦地形,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土地跟房屋不同,也許將來房屋可以裝上翅膀,就像卡通裡的移動城堡那樣,那房屋就可以變成動產了。土地不一樣,沒辦法用運輸器把土地載到另外一個地方去,除非是像電影阿凡達那,有些土地漂流在空中,不過依照現在的科技技術,飛翔的島嶼暫時只是個神話,不是現實。

  原始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獵,後來分為兩支,一支是遊牧,另外一支是農耕。農耕的這一支,發展出我們所謂的現代文明,就是把財產釘在土地上面,建立一個安穩的家,過幸福的好日子,俗話叫做安居樂業。但是從一開始,就會有一個人類互相競爭的供需問題,以打獵為例:飛禽走獸會移動,有的還特別兇猛,所以大家各憑本事去獵取食物,打獵最多的土著可能就會成為一下一任的酋長,這樣說起來大致上是公平的;但是土地不然,土地不會講話,你拿榔頭去敲它,它也不會喊痛,它只是呆呆的在那裡,好像任憑我們去擺佈一樣──這就形成了一個最大的問題:土地的價格到底要怎麼決定?

  中國傳統的土地,這裡講的是農地,面積都很大。古早的時候,一年只能收割一次,再加上颱風、洪水、病蟲害等等的侵襲,所以有一定的風險程度,以致於農地的單位面積的糧食出產量並不高,但問題是,農地就這麼多,那個時候商業不發達(其實是古代中國政府不鼓勵商業),所以大面積的土地,就成了昂貴的商品,這個昂貴是相對於農夫的年收入而言的。因為單位面積收成產量不高,所以需要大面積的種植,而大面積又增加了農地交易的金額;換言之,由於客觀環境與主觀條件的限制,小面積農地能夠養活的人有限,利用的價值有限,所以農地逐漸朝向土地兼併的方向默默邁進,大塊地也沒有不對,問題是看你怎樣搞,但中國的慣例就是搞砸。

  中國本來是不准土地買賣的,像是井田法,一塊土地割成九份,中間一塊是公田,其餘八塊分給不同的人去耕種,叫做私田,所謂私田並不是私人所擁有(是天子的,不是你的,OK,搞清楚沒?),而是公家分配給你,叫你去耕種而已。到了秦孝公時期,秦國任用商鞅變法,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變法成功的人物開創了土地自由買賣的時代,但是他也把農民釘死在土地上,不准農民自由遷移。

  就主觀環境而言,商鞅廢除秦國的貨幣流通,盡力打壓商業,使農民沒有其它的出路,只好窩在家裡種田,這樣一來,國家需要打仗調兵的時候,因為農民是釘在土地上的,一找就到,軍事動員起來就非常快速。於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土地政策與經濟規模大致從此底定:就是農業與軍事,或者是說農夫兼阿兵哥──不是種田就是打仗。至於其它的經濟活動,農村的勞動人口也占了一大部分,就是手工業,其中又以紡織為主──這樣狹隘的經濟規模,真是令人落淚,但我們的祖先就靠著這樣狹隘的、公定的經濟政策,做牛做馬地撐了兩千多年。

  經濟規模變小了,那麼錢從那裡來呢?中國的統治者就想:羊毛出在羊身上,於是就拼命壓榨農夫,搞各種苛捐雜稅,老百姓負稅很重,所以中國農民的形象自古以來就是很窮困,尤其是內地,離海岸線愈遠,窮得就愈厲害。

  農民是下游,皇帝是上游,因為中國地方太大,皇帝遠在天邊,所以需要許多中間的經理人來辦這些事情,這些人叫做『胥吏』,這些『胥吏』往往把上級的美意加以扭曲、上級的惡意加以擴大,如此一來,農民的賦稅不但加倍,有的甚至還加到好幾倍(明朝末年有誇張到十倍的),於是就家破人亡了。

  我們知道:古代的經濟觀念沒有現在比較成熟,所以任何政策實行一段時間之後,法久弊生,就會產生一次經濟大變動,現在叫做金融風暴。中國古代碰到這種大變動的時候,例如黃河,或是大旱災,大蟲災,大瘟疫,農民就拋棄土地,離鄉背井。小一點的災難,次數更是頻繁,這是因為中國的地理環境,比起歐洲來要惡劣許多,所以天災蠻多的,農民的荷包既然不深(甚至沒有荷包),就很容易受到經濟打擊,此時,中國統治者因為金融觀念貧乏,怠於立法,農村缺少借貸機款,於是農民只好向大地主借錢,然後,只要風暴再刮緊一點、冬天再長一點,農民就還不出錢來了,抵押的土地就自然歸大地主,於是大地主的地就愈來愈多了。大地主再回過頭來雇用這些破產的農民當佃農,發給他們微薄的工資,於是他們世世代代就注定當窮人了;這樣的歷史搞個一千年以上,問題就很嚴重了,這就是惡質的土地兼併的後果。

如果是景氣好的時候呢?那麼政府的開銷就必然比較寬鬆,民間的消費金融也會提高。京城的物價一上漲,京官的開銷就增加,而當京官養家活口的費用一但上漲,官員之間的賄賂也必然提高;紅包費提高之後,政風就腐敗了,讀書人的心智也就跟著墮落了,國事也就由高點反轉下滑了──這就是中國歷代政治的真相之一。由歷史傳承的文物,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好的時光,讀書人玩的花樣愈來愈多:吟詩、作對、旅遊、狎妓、唱小調、寫毛筆字……這些活動其實都很小格局,沒有激起大波浪的思潮,美其名為文人雅士的修身養性,其實是浪費時間居多,造成中國學術思想的停頓,可惜了好不容易漲上來的景氣。

經濟景氣有好有壞,好的時候,物價上漲,工商業也自然跟著發達:工商業一發達,以物易物的老方法就逐漸落伍了,需要更多的貨幣來支撐工商業,於是銀子就愈來愈貴,也愈來愈需要,但是中國不產銀,所以主要還是以銅幣為主,但是民間鑄造私幣、假幣的犯罪行為從來沒停過,在假銅錢橫行的狀況之下,銀元寶就愈來愈珍貴了;此時,高層統治者政策改向,農民的課稅以貨幣代替食物,但是農民沒有錢啊,田裡種的不是銀子!而是植物種子啊,你叫他去那裡弄錢來呢?──這一個政策大轉向,造成銀貴榖賤,穀賤傷農,農民的日子就過得更苦了。

  經濟好的時候,需要錢,但是沒有錢(銀幣);經濟壞的時候,天災人禍,農民沒有錢,撐不過去,不是死在原地,就是去做李自成了,於是中國也完了。

  從上面我們知道:農村生活困苦,政府對於工商業又不支持,那麼,房地產是怎麼漲上去的呢?……答案是:因為政府打壓工商業,就是:資金沒有別的出路,沒有太多的投資管道消化資金,儒家中的三流知識分子也鄙視工商業,於是一大部分活活絡的資金,都拿去貢獻上級了(俗稱肥貓或狗官),這些官除了求田問舍買骨董買珍珠寶貝、雇傭人、養妓女之外,其餘的可流動資金都成為床底下箱子裡的死錢。死錢愈多,銀兩愈貴,錢兩愈貴,稻米愈賤,然後農村破產,農夫變流寇,流寇再推翻官僚,建立新的專制政權──循環往復,兩千多年來搞的就是這一套,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最後窮的搞死富的,改朝換代或天下繼續大亂(我們亂扯叫做什麼「群雄並起」的,其實就是大強盜或是小土匪在那裏爭地盤),等到真正安定下來以後,窮人登基,窮人翻身了變新貴,又反過頭壓榨窮人,幾十年以後窮人再聯合起來推翻富人…….原來,M效應在每一個朝代都重演。洗完了頭,明天去趟菜市場買菜,風塵僕僕去趕集,人多的地方空氣髒氣味臭,結果頭髮又油了又髒了,又要洗,沒完沒了……中國歷史就是這麼回事

  但是我們現在台灣人不知道這個「中國式循環」。為什麼不知道?因為教科書模糊其辭,或是乾脆不講清楚,不強調這個重點。怕你知道這個之後去揍地主,而這些地主很多都是大官,就這樣,所以不想讓你知道,或是編課本的人自己也不清楚,他們知道有這些個狀況,但不知道這些狀況才是中國歷史的主流真相。歷史系畢業的學者不會承認中國歷史原來這麼黑,就好像很會做麵包的人不會說麵包的壞話,而總是鼓吹烘焙業的美味行銷。

  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土地兼併史,或是農民破產史,不論是李自成還是太平天國,或是毛澤東,都是這樣起家的。

  ◎求田問舍大災難
  
  到了滿清末年,清國有個人叫做孫文(他是廣東人,但也是清國人;但是清國人裡面有些卻不被承認是中國人,像是滿族的大官與權貴),他想到了一個解決千年土地難題的辦法,歸納起來就十二個字:『平均地權,漲價歸公;節制資本』──這個計畫寫在一本叫做三民主義的書裡面,一九四九年國民黨敗戰的時候,把這本書帶來台灣,不知怎麼搞的,國民黨沒有落實土地漲價歸公這個政策,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採取放任的自由政策,因為那時候百業蕭條,沒有人想到台灣的土地竟然還可以上漲,老共都要打過來了,再退就要退到太平洋裏頭去了,誰還會管那麼多呢?……(對了,有人問我孫文是個什麼東西?為啥要聽他的?……他後來有個外號,叫做國父;他的半身肖像被印在紅色的百元鈔票上

  一九四九年國民黨剛來台灣的時候,大陸的資本企業家也跟著來了許多人,這些人當中,都對台灣當時的房地產沒有什麼信心,因為那是一個朝不保夕的時代,中國共產黨解放軍氣焰正盛,台灣的土地即將流血赤化。到那時,地主都被抓去殺頭了,誰還敢大手筆買大批的土地呢?

  在老蔣跟小蔣的時代(蔣介石跟蔣經國,不是蔣孝嚴跟蔣萬安),台灣經濟從底部震盪到邁向初升段,百業興起,投資的管道多,工商業欣欣向榮,這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最正常的一段黃金時期。在此時期中,房價雖然有漲,但是薪水漲得更快……到了李登輝時代,成長動力停頓,高檔做頭,震盪不已,國家面臨不得不改革的關鍵時刻,就跟宋神宗那個時候一樣。但是宋神宗還有王安石,李登輝身邊卻沒有王安石(或者李登輝自己想當王安石),於是就錯過了一次大好的改革機會。我的意思是說:從一九九○年以後,台灣資金的投資管道急速萎縮,重蹈古代傳統中國小規模經濟的覆徹。那麼,這麼多的資金怎麼辦呢?李總統說要南進,結果大家都去了西邊,變成了西邊拓荒史,跟紅番打成一片──更正,不是紅番,是大陸人,以前叫做共匪,戒嚴解除之後,就改名叫做大陸同袍。打成一片也不是真的拿刀拿槍打,而是吃菜喝酒結交情;或是打X,這真是台灣男人最可恥的一頁歷史

  從1949年外來政權狼狽奔台,之後經過幾十年所謂的台灣經濟奇蹟,到了一九九○年代,台灣錢淹腳目了,這個時候房價呈現第一次的大爆發,在當時就有許多人買不起房子了,那時有個運動,叫做無殼蝸牛運動,想要追求居住正義,但是在當時就落空了,更不要說是二十五年之後的現在。

  民國八十年代過後(就是西元的九零年代),接下來不論是陳水扁或是馬英九,都是在中國傳統的填鴨式教育中長大的。陳水扁雖然是農村出身,但是他追求的是京官的高尚享受生活,而不是回到鄉下赤腳跟農民同甘共苦;他的人生目標是脫離貧農階級,所以當然比較少在這方面著力思考了。馬英九是標準京官出身,拿公務員薪水長大的。一九九○年以後,民間薪資不漲,公務員的薪資倒是繼續漲(變向成長),馬英九的官也愈做愈大,也就愈來愈遠離民間疾苦了。而不論是那一個總統,都因為自身的教育侷限,以及身處高位而不知道古老中國的M型社會又來了。有人說:M型社會是世界的趨勢,沒錯,但是台灣更嚴重!最嚴重的地方隱藏在我們的生育率,中產階級不但在消失中,而且沒錢沒時間養育下一代;至於更窮的人就更不必說了。

  台灣經濟規模的縮減,跟知識份子的教育觀念有關。古代中國的觀念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瞧不起種田人,也瞧不起工商業──這是古代中國犯的大錯──台灣在一九九○年之後犯的大錯則是:限制工商業者投資的自由,不尊重他們的想法,而只顧慮當政者的政治考量,當政者認為保守,因為穩住現況最有利於現在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佔住了一個位子,從此撈錢就好,環境變動對他們不好,於是處處主張維持現狀,鼓勵大家裝聾作啞,相信明天會更好。但是聰明的商人不想總是聽他們的,商人想跑,那就滾吧,跟明國對待南洋的華僑一樣,要走就走,自己的前途自己顧好,政府不想負太多的責任相反的,留下的可要聽我的,也就是聽官的,這就是不入流的政治指導,官大學問大,他們講了許多美麗遠景,也花了許多錢,但大部分都沒用在刀口上,輔助了一些二流產業或夕陽工業,還有一大部分是被政治派系給分贓掉了。

  一九九○年之後,台灣的投資管道變少,偏偏在這時候,台灣的民間游資是很多的,達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峰,如果不去大陸,也不想在台灣花大錢投資,那怎麼辦呢?於是古老中國的幽靈又來了,這些游資就跑去炒房地產。──我們這篇的故事講了這麼多,就是要帶領讀者到這個地方,了解一下:在土地政策方面,從商鞅開放土地自由買賣以來,兩千四百年,從老秦國到新台灣國,我們都生活在土地兼併、買不起房子的困窘之中,於是我們就民不聊生了。

  許多在房價暴漲時期致富的人,他們都覺得自己具備了正確的投資眼光,洋洋得意的表情好像是在說:『有錢就要拿去買房啊,什麼都是屁,只有不動產才是真的,因為地球上的土地只有這麼多』──這種以囤積為主梗的蓄財觀念跟中國古代的官僚沒有什麼兩樣,讀書對他們來講只是升官發財的叩門磚,他們發了財之後,先在京城買地,再回鄉下老家買地,愈買愈多,卻絲毫不覺得自己是在侵占經濟成長的成果。因為錢到了他們手中以後,就變成死的了,什麼叫做不動產,就是不會動的財產。難怪以前谷月涵一直在講,要把房地產證卷化,促進真正的房地產流通,資訊透明,就是這個道理,我們還好意思要外國人來提醒我們。

  聰明的台灣人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很快就想到「購買房地產是最快最正確的理財方式,於是有了錢不去買書,而跑去買土地,囤積房屋,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傳統的中國就是這樣啊!這就是遺傳的DNA啊!──這個「買房最發」的觀念對不對呢?從世俗的角度來講,當然是對的,這就是錢滾錢,錢賺錢的秘訣;但是從關懷人類整體前途的角度來講,過多的資金集中在房地產,這種經濟活動本來就是一種錯誤,所以從此中國兵分二路,甲派是放任土地炒作、放任資本亂竄,放任政客豪門刮地皮;乙派就乾脆跟外國取經,找了馬克思跟列寧這兩個外國人當導師,一腳踢開古老中國,把大刀拿起來揮過去,千萬顆地主人頭落地,土地通通收歸國有,不准人民買賣──對岸是乙派,我們就是甲派,我們比較仁慈,沒有血腥味,只有汗水味……誰留的汗?房奴流的汗。(房奴不是蓋房子做苦工的奴隸,而是背負沉重房的苦主

  現在的台灣人,不論你工作得多辛苦,大部分的錢都拿去繳房貸了。台灣大部分的流血成果,都被房地產商人給吃掉了。我們不會去買書、不會去投資自己、我們入了社會以後就停止學習了,因為我們大部分的費用都要拿去繳房屋貸款。這些苦難的房貸族,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可能會看到房子裡有一個黑暗的人影在晃動,那是誰呢?那就是商鞅啊!這個死了兩千多年的鬼魂,到現在還纏著我們不放,緊緊著勒住我們的褲帶,讓我們繼續過苦日子。
 
  我們這裡講的都是中國古老的故事,不論是李登輝、陳水扁、還是馬英九,以及他們所屬的官僚,其實所受的都是西式的教育,應該是不曉得這些天朝遺恨的往事的。小蔣跟老蔣,是受傳統中國教育長大的,那更是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了,就算他們知道這個道理,在當時國難危急的狀況之下,也很難真正面對這個問題,於是這所有的大人物都怠惰了,把中國歷史的覆徹都帶到台灣來,這不只是天朝遺孽,更是千古忿恨的巨毒啊,怎麼會被台灣的歷代領導人所忽略呢?

拿馬英九來講,哈佛大學法律系的教科書上面應該不會記載著中國亡於土地兼併吧,這也難怪他不知道了。書念到這個地步,卻對中國歷史的大毒一無所知,任其發作肆虐,這該怪誰呢?怪歷史學者不宣導,還是怪他自己不去體察現實呢?

  希望蔡英文小姐跟陳建仁先生能夠幫助我們解決這個難題,讓我們能用比較便宜的價格買房換屋,這樣我這篇文章才不會白寫,功不唐捐啊。


~陳志清整理,王力群口述,2016.01.20下午13:00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