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王力群談股票:從「複利」的認知問題去體驗知識系統的破碎

王力群談股票:從「複利」的認知問題去體驗知識系統的破碎


  前陣子我對巴菲特有一點地方不太佩服,因為我總覺得人活到八十幾歲了,還在拼命賺那種世俗的錢,我總覺得這樣似乎不符合巴菲特學院的終極理想。依照蒙格的說法,波克夏公司只是在建立一種教育模範,讓大家知道使用正確的知識、堅持正確的理想,確實是可以賺大錢的,亦即證明「智慧(真正的知識)就是財富」的真理。──後來我轉念一想,人到了這個年紀,還在努力地延續年輕時候的理想,維持當年的幹勁,這也讓我不禁對他感到佩服。

  聽說今年(2016)波克夏的股東會,巴菲特又在講複利是全世界最有威力的東西,當然Y再加上一句愛因斯坦曾經講過的話: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大。

  我看到這一段,不禁搖頭嘆息。

  巴菲特的這句話是很容易讓人誤解的──其實任何的道理都是一樣,如果省略了那個前提,或是許多前提都被漠視,那麼真理就可能變成毒藥了。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俗世界,甚至學術圈,尤其是學術圈裡面的人文領域,都在做大量抹掉前提的自欺欺人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已經很久了,大概已經超過了三千年以上了,而人文領域這三千年來的積弱不振、支離破碎,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歸究於知識系統的破碎,也就是前提被拿掉了。而三千年來,除了佛教有提到這個問題之外,其他學者幾乎對此現象幾乎一無所知,這才是真正最大的悲哀。

我剛開始投資股票的時候,經歷過三個階段,我才敢說自己真正相信了"複利"

第一階段,我相信複利的威力,我也願意去做長期投資。

  第二階段:我仍然相信複利的威力,但是我缺乏做十年以上的長期投資的耐心,所以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中線以及短線上面。

  第三階段:當我年華老去,發現短線跟中線會耗盡我們個體戶最保寶的健康與時間之後,我又重新提醒自己,複利真的不應該只是理論,而是我應該重新去振作、去實行的。

  OK,大概就這三個階段了,大多數人聽到巴菲特這句話,應該就跟我當年一樣,停留在這第三階段。

  之後,我進入第四階段。第四階段就是:選對投資對象才有複利可言,要不然你的複利的複,就變成了負數的「負」。換言之,第四階段的結論是:複利的前提是價值,如果一支股票沒有真正的價值,那就不可能有什麼複利可以談了。其實巴菲特的操作法也就叫做價值投資法,但是這個操作法真正的難度是:我們很難知道一支股票的價值。

  第五階段,我發現:「無法分析一支股票的價值所在」,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而是人類所有思想的問題。換言之,一般人的思考到現在並沒有建立起價值取向,而是建立在一個價格高低的俗世裡面。

  我看到巴爺爺這段話之所以感慨萬千,完全是我深深地感覺「一個觀念永遠不只是只有一個觀念,而是要靠許多其它觀念的配合,才有存在的意義」。一個東西如果能夠發揮複利的威力,前提必需是要有價值;複利既然是以時間取勝,則此價值必定是長期價值;偏偏人類對於任何事務都很難具有長久的信心,或擁有的權利,所以形成一個失望或灰色的深洞,大家待在裡面很久了,在裡面思考、生活、而不自覺。

  股市也是這樣,其實大多數的人對未來沒有信心,因為他們不是死了,就是年華老去。

  我的結論是:巴菲特的這句話是很容易讓人誤解的──其實任何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樣,如果省略了那個前提,或是許多前提都被漠視,那麼真理就可能變成毒藥了。

  我們現在所處的世俗世界,甚至學術圈,尤其是學術圈裡面的人文領域,都在做大量抹掉前提的自欺欺人的事情,這樣的情況已經很久了,大概已經超過了三千年以上了,而人文領域這三千年來的積弱不振、支離破碎,絕大部分的原因都歸究於知識系統的破碎,也就是前提被拿掉了。這三千年來,除了佛教有深入廣泛研究討論這個問題之外,其他學者幾乎對此現象幾乎一無所知,或毫無自覺反省,真是悲哀;而人文系統被破壞之後,人民生活喪失系統的思考能力,於是產生種種迷失,造成大量不必要的痛苦與死亡,這應該才算是真正最大的悲哀吧


~王力群口述,陳志清整理, 2016.05.03 於台灣.新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